Ubuntu 10.10 Pentax K-5

Wednesday, April 27, 2005

漫谈学象棋的体会-任云

漫谈学象棋的体会

  这是一篇原生态的漫谈学象棋的文章,作者为山东已故象棋名宿陈天才[1909——1990年],他无缘于网络时代,否则他对网络对弈不知要发表多少感慨,笔者曾同陈学过下象棋。 吾从年幼时,即爱好象棋。下起棋来,往往废寝忘食。尤其与强手对弈,真有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勇气,敢于搏斗到底。这样虽然当时敌不过强手,但他的许多绝招却被我学会,而且自己钻研出各种克敌制胜的解数,加以变化后,使其成为自己的本领。 在旧社会中,没有什么“象棋俱乐部”,更无什么“文化宫”,只能在茶余饭后,蹲在墙角边与树荫下,举行“比赛”。尽管这样,观众还是围得水泄不通,许多人为我们助威。特别那时我是一个小孩子,人们为我的毅力而赞叹,这样就促使我不断进步。现在我虽年届古稀,但仍一如既往,对象棋颇感兴趣。 这些年来,对于学习象棋,我有以下几点体会:第一,要认真学习和钻研一些“象棋谱”,使古人的经验中的精华,变为自己能掌握的战术。第二,要多向名手们请教,古时候叫做“寻师”、“访友”。这样的好处是可以“取人之长,补己之短”,同时也起到互相学习、互相交流的作用。第三,要多开动脑筋思考。因为下棋是动脑筋的事,这就要善于分析、判断,同时还要懂点“心理学”,平日的交锋中,要锻炼出一套善于猜测对方心理的本领。古时兵书上叫做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。 一盘棋,总要分为开局、中局与残局三个阶段,这三个阶段是紧密相联,不可偏废一方的。 分三个阶段来练棋,是初学者的正规进程。练棋也正如学数学一样,是由浅入深,逐步提高的。象棋的战法和打仗有点相同,也是讲究战略、战术的。一般来说,棋艺的提高,并不是单纯靠向名手们学上几套走法,就可以所向无敌了。不管遇上谁,老用那几套,下棋不是学木匠,做一张桌子,都是四条腿。下棋就是“斗智”,是千变万化的技艺,因为双方的子数相同,开始时阵势也相同,胜负的决定,全靠双方的着数与是否占先,是否得当。譬如说,用当头炮开局,是直取中路的硬攻战法。当头炮好比猛烈的“炮火”,利于速战速决。若是打不开局面,行动迟缓,士相都无主,后方一旦空虚,必然被对方乘虚而入,而遭到威胁。“屏风马”好比 “两刀子”,有时又象“轻骑兵”,利于两肋出兵,迂回包围,有点属于“游击战术”,这是一种“先守后攻”,“以柔克刚”的战术。它可以从两侧迅速切入,最后以短兵相接,直接闯入禁区而致 “敌”于死命。 下棋要善于瞅准对方的弱点,要善于分析对方的意图。有“佯攻”,也有“硬攻”,有“埋伏”,也有“陷阱”。“出其不意、乘其不备”,才能出奇制胜。逢上对手,先要看清是性子急的,还是性子缓的。对不同性格的人,要区别对待。比方说张三性急使炮使得好,就要好好防守中路和后方,并要设法破坏其“杀伤力”,使 “炮”的作用难以发挥。李四性缓善用“马”,那就要以卒制马,或阻止马的前进和盘旋,使其无法“踏营”。总之,要针对具体情况而随机应变,要想出克制对方的招数,处处夺先,使对方处于被动地位。再一点,平日要锻炼出“一眼看下三步棋”的本领,甚至四步、五步。只有这样,才可高瞻远瞩,居高临下,胸有成竹地去战胜对方。 开局是全盘棋的基础,中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,残局是比赛机智、沉着与毅力的最后关头。中局要多保卒;残局要抢占中路,跳马不离四六步,才是“挂角”“卧槽”之捷径。 走每一着棋,必须深思熟虑,切不可贪吃而失先。我们在“棋谱”中常见的“弃车夺帅”的战术,这就叫“出奇致胜”的战术。 象棋的胜负并不决定于子多子少,而在于是否有致胜的“杀机”。下象棋应以攻为主,就是要主动出击,不要“闭关自守”,但在攻的同时,一定要巩固好后方,既考虑自己如何进攻,也要看清对方想怎样进攻。在足以抵御对方的前提下,然后再以凌厉的进攻去战胜对方,才是稳健的着法。 初学棋艺者,往往犯急于求成的通病(我少年时也不例外)。下起棋来,在一旦失利受挫后,就会心慌意乱,而失掉信心,结果多数被对方击败。在对弈中,必须要有勇气和信心。要沉着、冷静,不失一个“战机”,遇到强手,要毫不胆怯,要发挥勇往直前的精神。因为一胆怯,什么招数也想不出来了,只有处处“挨打”。这样是不行的。古时候打仗,“以弱胜强”、“以少胜多”的战例并不少。 另一点要劝青年棋友注意的是,当你占先的时候,千万不要骄傲。初学棋艺者,容易一时得利就得意洋洋,忘乎所以了。这时容易掉以轻心,而疏忽大意,造成了不应有的失利。 我把自己学习象棋的一些体会写了出来。供初学棋艺的棋友们参考,并希望能起到“抛砖引玉”的作用。

  任云 2005-03-10

No comments: